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7日會見正在倫敦訪問的中國總理李克強夫婦。但是此前英國有媒體卻放出消息,宣稱是中方“要求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會見李克強。在英媒的報道中,英女王是否出面接待李克強總理似乎成了英方的“一道籌碼”。這讓懂外交的人忍不住啞然失笑。這輪炒作折射出英媒乃至整個英國的小家子氣,當年的大英帝國,如今要靠這種小動作彰顯自己的驕傲了。
  稍有外交常識的人都知道,總理級別的高訪,雙方都要對包括接待方式的很多訪問細節提前磋商。中國總理同英女王會面,這顯然是恰當和正常的。英女王應當為中英這一外交盛事的成功做出她的貢獻。英國主流媒體炒作中英雙方的磋商過程,這是很不專業的做法。如果確實是英國外交官配合了媒體的這一炒作,就更把英國這個國家給壓低了。
  對中國來說,不管磋商的過程如何,李總理訪英的最終行程單與這次訪問的意義是合拍的,而且形成這一行程單對中國來說很輕鬆,我們從沒想過它還可能是別的樣子。英國自己很擰巴,以為它可以用不同的選項抒發自己對中國的其他情緒,但這些不會得到中國的理會,一些英國人如果有亂七八糟的想法,也只能自己吞了咽了。
  英國輿論總體上仍對中國有意見,而且強烈希望能有展示自己“高中國一等”的機會。但英國同中國開展經濟合作的現實利益又是那麼強烈,中國的態度始終如一。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,英國的患得患失同中國的言行一致,哪種做法才更代表了國家尊嚴?
  每當中英領導人會面,無論是英國領導人來還是中國領導人去,都會有英國媒體大談“中國人權”,要求英國不能為了同中國的經濟大單而“出賣自己的靈魂”。西方國家官方同輿論對華不同態度的小把戲,中國人見得太多了。我們總的感覺是它們都挺廉價的,是西方國家對華關係中的泡沫。
  英國的國家實力早已今非昔比,這一事實對那些想刻意對華展現高貴的英國人來說,是鐵面無情的。如果他們不接受這一現實,成心要找一些茬,導致中英某個層面的摩擦,他們大概很難從中占到實際的便宜。因為中國社會處理中英關係的心理空間越來越大,我們越來越是牛角的那個敞口,英國社會越來越是牛角的那個“尖”。
  實事求是說,中國社會如今看中英關係的方式挺簡單的,這就是國家利益,英國是歐洲重要國家,中英交好比交惡強。這當中不需要什麼額外情感的參與。現在我們發現,英國社會同中國打交道時,情感參與的分量挺高的,這裡面卷入了不少英國人的驕傲感,以及“民族尊嚴”。英國人既以物喜,又以己悲,真的是好脆弱。
  對英國人發出的混亂對華信息,中國人或許確有必要給予寬容。中國作為崛起大國,應體諒一個老牌帝國衰落的尷尬,以及它為掩飾尷尬所做出的一些古怪動作。英國總體上還是很值得中國人欣賞的,無論英國人“多不懂事”,我們都可以讓他們知道中國人對他們的這份欣賞。
  至於中英外交,包含了對兩國力量現實情況心照不宣的承認。它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,無論中國還是英國,強行改變它的面貌都會很累。▲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06arus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